台灣現在出版物非常發達,據聞每個月有數千種新書出版上市,可是銷路都不是很好,因為台灣民眾還沒有普遍養成讀書的習慣。
  讀書,應該像國民義務教育一樣,要提昇社會的力量,必須養成人人讀書的習慣。義務教育有時候要強制執行,讀書也應該要勉強地讓他養成習慣。
  世界上一些強權的國家,發展武力,向世界挑釁衝擊;我們社會出版圖書,為了給民眾讀書,讓書聲洋溢於世界,書聲可以成為台灣的動力。過去有書香府第,現在我們要造成書香台灣。
  我們看古今中外國家的力量,就看他們讀書的風氣。日本全國上下不但在學校裏讀書、在家庭裏書,甚至在火車上、電車裏都人手一冊;你到歐美有些國家,青少年也寧可把買漢堡的錢買一本書來閱讀。
中國古代自從文武周公、孔子提倡學術、詩書、禮樂,改變了社會的風氣;唐詩、宋詞、元曲、明清的小說,都為中國社會提倡了文化建國的偉大力量。
  我們舉看歷史上的朝代,從唐宋以後,出版物興起,尤以清朝康熙、雍正、乾隆等的《四庫全書》,以及佛教的多種藏經,尤以大部的《龍藏》,浩浩蕩蕩湧現到社會民間。但是,不知從什麼時候起,社會流行著「債多不愁、蝨多不癢、書多不讀」的習慣,致使我中華民族人民的氣質沒有書香來培養,人人粗俗不堪。
  當年古老的中國,政府雖然沒有到處設立學校,但是民間的書院、私塾,佛教的叢林寺院,都提供了全民讀書的環境,青年學子十載寒窗苦讀,總希望將來能出人頭地,為鄉梓服務。
  現在政府設立學校,當初大學、小學都不准私立,全由官辦,這種挫傷讀書的元氣,致使教育成為樣板化,連讀書都不能盡興、自由,違反了孔老夫子「有教無類」的教育原則。
  所幸,近年來政府成立了教改會,教育部提倡兒童讀書年,文建會、文化局鼓勵各地的讀書會,以及由公家倡導的全民閱讀、終身學習等,都風行一時,只可惜也只是依樣畫葫蘆,不能確切落實。
  現在由佛光山文教基金會、人間文教基金會、國際佛光會、人間福報社等,聯合設立的「人間佛光讀書會」,以發展遍及世界萬千個讀書會為目標。現在由香海文化公司、佛光出版社、人間福報社提供教材,期使讀書會不斷成長,終能普及在世界和台灣社會的各個階層裏,讓校園的一角、家庭的客廳、寺院的殿堂、公園的樹下,甚至山林水邊、咖啡小店、滴水坊等,都能成為讀書會的教室,讓全體的民眾不但有床頭書、有車間書,乃至行住坐臥都能人手一冊。讓書聲代替吵聲,讓書籍代替鈔票,讓書香洋溢在社會各個階層及大街小巷裏,讓台灣不僅只是發展經濟,更能成為一個書香台灣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悠哉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